手机防偷窥膜好不好?
“防爆屏,防刮花,防蓝光,超高清……”无论在繁华的闹市还是安静的街区,随处可见手机贴或者卖手机配件的小店,甚至有人为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争夺顾客眼球,打出了“祖传贴”的口号。
随着手机的社交和娱乐功能越来越强大和多样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手机配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产业链。很多人受不了新手机“裸奔”,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去包装保护。现在多功能手机膜,手机贴等等市场很大。但是,这些手机配件能做多少呢?
手机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用防辐射贴也没问题
每天玩手机的时间逐渐增多,人们也越来越关心手机辐射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于是,防辐射贴应运而生。
打开电商平台,搜索“防辐射贴”。记者发现,这些产品多为1元硬币大小的金属或塑料片,形状小巧多样,价格从1元到100元不等,声称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手机,还包括电脑、冰箱等电器。“轻轻一碰就能防辐射”。
科技日报记者查询了CNKI上近几年公布的相关专利,发现大部分是外观设计专利,很少有发明专利。即使是发明专利,也是基于覆盖机身的材料广泛,比如手机膜或者外壳。所以市面上的防辐射小贴片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论证。
其实防辐射的根本问题在于手机的辐射会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目前,手机的射频能量仍在安全限值范围内,对公众健康影响不大。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知道是否真的能防辐射的贴纸、贴片就不要用了。
只能阻挡蓝光一半的伤害,防蓝光膜效果有限
随着LED照明产品的快速发展,显示屏带来的蓝光危害问题更受消费者关注,所以很多人选择在手机屏幕上贴一层防蓝光膜。
“所谓蓝光的危害,是指人眼受到波长为400-500纳米的辐射后,光化学作用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产物的积聚、眼部血管增生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蓝光的危害与视网膜细胞接收的辐射能量累积有关。
郭实测过防蓝光产品如防蓝光手机膜和眼镜。结合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发现防蓝光产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防蓝光产品采用透明材料,一般来说只能阻挡一半左右的蓝光危害。只有使用过滤蓝色和紫色光的彩色材料,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这种材质会导致屏幕或眼镜被涂上黄色滤镜,在实际使用中会造成不便,也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其实生活中很多防蓝光产品都是不必要的。据实测,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亮度有限,难以产生强蓝光危害,无需采取防护措施。”郭对说:
防止偷窥,但可能会伤害眼睛。防偷窥膜有副作用
高峰时段,在拥挤的地铁或公交车上,你会不小心看到旁边乘客的手机屏幕。对方是回微信、看视频还是处理文件,一目了然。为了防止自己的私人信息被偷窥,防偷窥膜诞生了。
据悉,目前防偷窥膜主要采用微型快门光学技术。日常生活中的百叶窗在用树叶的凹凸方向采光的同时遮挡了外界的视线。防偷窥膜的原理也差不多——防偷窥膜贴在手机上后,人们一般可以从正面90度清楚地看到屏幕显示,而从左右小于45度的一侧看不到显示,但从上下两个方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屏幕,即只能保护左右两侧,不能保护上下。
防偷窥膜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偷窥作用,但还是有副作用的。厂商坦承,贴上防偷窥膜后,即使从正面看,因为透光率的原因,人眼捕捉屏幕时发出的光比没贴膜时少,所以屏幕看起来更暗。
一位眼科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屏幕太暗很难分辨,容易造成眼睛疲劳。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视力。如果你相应的调亮屏幕,会影响手机的续航。
业内人士和相关医生认为,无论是辐射还是蓝光对视力的影响,时间积累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你在选择手机相关配件的时候要仔细辨别功效,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者盯着屏幕,这是避免手机潜在危害的最好办法。(记者于子跃)
网上卖的手机防偷窥膜有用吗?
没用的。早期的低质液晶屏“自带这个功能”,因为那时候液晶屏的可视角度小。如果从某个角度看屏幕,会发现屏幕变色或者根本看不到一点光。防偷窥膜是应用光的折射原理制作的产品,通过控制膜的透光率和视角来达到防偷窥的目的,所以没什么神奇的。如果你旁边的人站在正确的角度,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屏幕上的内容。